楚元王劉交者、一高祖之同母二少弟也、字游。
一正義。年表云都彭城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一作『父』。」索隱。按。漢書作「同父」。言同父者、以明異母也。
高祖兄弟四人、長兄伯、伯蚤卒。始高祖微時、嘗闢事、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。一嫂厭叔、叔與客來、嫂詳為羹盡、櫟釜、二賓客以故去。已而視釜中尚有羹、高祖由此怨其嫂。及高祖為帝、封昆弟、而伯子獨不得封。太上皇以為言、高祖曰。「某非忘封之也、為其母不長者耳。」於是乃封其子信為羹頡侯。三而王次兄仲於代。四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漢書云丘嫂也。」索隱。漢書作「丘」。應劭云「丘、姓也」。孟康云「丘、空也。兄亡、空有嫂也」。今此作「巨」、巨、大也、謂長嫂也。劉氏云「巨、一作『丘』。」
二索隱。櫟音歷。謂以杓歷釜旁、使為聲。漢書作「轑」、音勞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羹頡侯以高祖七年封、封十三年、高後元年、有罪、削爵一級、為關內侯。」索隱。羹頡、爵號耳、非縣邑名、以其櫟釜故也。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羹頡山在媯州懷戎縣東南十五里。」按。高祖取其山名為侯號者、怨故也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次兄名喜、字仲、以六年立為代王、其年罷。卒謚頃王。有子曰濞。」
高祖六年、已禽楚王韓信於陳、乃以弟交為楚王、都彭城。一卽位二十三年卒、子夷王郢立。二夷王四年卒、子王戊立。
一索隱。漢書云楚王王薛郡、東海、彭城三十六縣也。
二索隱。漢書名郢客。
王戊立二十年、冬、坐為薄太后服私奸、一削東海郡。春、戊與吳王合謀反、其相張尚、太傅趙夷吾諫、不聽。戊則殺尚、夷吾、起兵與吳西攻梁、破棘壁。二至昌邑南、三與漢將周亞夫戰。漢絕吳楚糧道、士卒飢、吳王走、楚王戊自殺、軍遂降漢。
一索隱。漢書云「私奸服舍中」。姚察云「奸於服舍、非必宮中」。又按。集注服虔云「私奸中人」。蓋以罪重、故至削郡也。
二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大棘故城在宋州寧陵縣西七十里、卽梁棘壁。」
三正義。括地志云。「有梁丘故城在曹州成武縣東北三十二里」也。
漢已平吳楚、孝景帝欲以德侯子續吳、一以元王子禮續楚。竇太后曰。「吳王、老人也、宜為宗室順善。今乃首率七國、紛亂天下、柰何續其後。」不許吳、許立楚後。是時禮為漢宗正。乃拜禮為楚王、奉元王宗廟、是為楚文王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德侯名廣、吳王濞之弟也。其父曰仲。」
文王立三年卒、子安王道立。安王二十二年卒、子襄王注立。襄王立十四年卒、子王純代立。王純立、地節二年、中人上書告楚王謀反、王自殺、國除、入漢為彭城郡。一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純立十七年卒、謚節王。子延壽立、十九年死。」索隱。按。太史公唯記王純為國人告反、國除。蓋延壽後更封、至十九年又謀反誅死、故不同也。正義。漢書云王純嗣十六年、子延壽嗣、與趙何齊謀反、延壽自殺、立三十二年國除。與此不同。地節是宣帝年號、去天漢四年二十九年、仍隔昭帝世。言到地節二年以下者、蓋褚先生誤也。
趙王劉遂者、一其父高祖中子、名友、謚曰「幽」。幽王以憂死、故為「幽」。高後王呂祿於趙、一歲而高后崩。大臣誅諸呂呂祿等、乃立幽王子遂為趙王。
一正義。年表云都邯鄲。
孝文帝卽位二年、立遂弟辟彊、一取趙之河閒郡為河閒王、二(以)〔是〕為文王。立十三年卒、子哀王福立。一年卒、無子、絕後、國除、入於漢。
一索隱。音壁強二音、又音闢疆。
二正義。河閒、今瀛州也。
遂旣王趙二十六年、孝景帝時坐晁錯以適削趙王常山之郡。吳楚反、趙王遂與合謀起兵。其相建德、一內史王悍諫、不聽。遂燒殺建德、王悍、發兵屯其西界、欲待吳與俱西。北使匈奴、與連和攻漢。漢使曲周侯酈寄擊之。趙王遂還、城守邯鄲、相距七月。吳楚敗於梁、不能西。匈奴聞之、亦止、不肯入漢邊。欒布自破齊還、乃並兵引水灌趙城。趙城壞、趙王自殺、邯鄲遂降。二趙幽王絕後。
一索隱。建德、其相名、史先失姓也。
二正義。邯鄲、洺州縣也。
太史公曰。國之將興、必有禎祥、君子用而小人退。國之將亡、賢人隱、亂臣貴。使楚王戊毋刑申公、一遵其言、趙任防與先生、二豈有篡殺之謀、為天下僇哉。賢人乎、賢人乎。非質有其內、惡能用之哉。甚矣、「安危在出令、存亡在所任」、誠哉是言也。
一索隱。漢書申公名培、王戊胥靡之。
二集解。趙堯傳曰。「趙人防與公也。」索隱。此及漢書雖不見趙不用防與公、蓋當時猶知事跡、或別有所見、故太史公明引以結其贊。
索隱述贊漢封同姓、楚有令名。旣滅韓信、王於彭城。穆生置醴、韋孟作程。王戊棄德、與吳連兵。太后命禮、為楚罪輕。文襄繼立、世挺才英。如何趙遂、代殞厥聲。興亡之兆、所任宜明。